目前分類:動物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常看到報導西部非洲地區遭到「蝗蟲軍團」入侵,而使得農作物短時間被啃食殆盡且嚴重影響到當地人民之生計和生活。據說一隻蝗蟲每天可以吃掉和自己相同重量的食物,當蝗蟲壓境時常由上億至數十億隻蝗蟲所組成,一天之內可飛行覆蓋1-2百公里長,啃食相當於1萬多人之糧食,而引發當地大規模的飢荒。蝗蟲不只毀滅性極大,其繁殖速度更是嚇人,一隻雌性蝗蟲在3個月內即可產下4百隻幼蟲。

    201210月底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預報員發出警訊,通報非洲查德、尼日和馬里等3個國家的成年蝗蟲群正在形成,因為這3個國家的雨季已經結束,目前正處於乾旱時期,有利於蝗蟲群之成長。一旦蝗蟲群形成後,除可能破壞前3個國家之農作物收成外,且依當時的風向和歷史往例將會威脅和摧毀北邊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等4個國家之旱地作物和農作物。

  當時我人正在查德首都恩加美納,庭院中只有零散幾隻鮮豔色彩的綠色蚱蜢,並沒有看到鋪天蓋地、群蟲齊飛的蝗蟲景象。倒是突然間湧出極多黑色的蟋蟀,聚集在庭院和紗窗外,還會伺機在開門時和鑽紗窗破洞進入室內,量多且亂竄而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晚上夜深人靜時,為吸引異性而發出之響亮又連續鳴叫聲更是擾人清夢而難以入眠,偏其又躲在木質天花板之破洞內,而無法補抓將其消滅。

 蚱蜢4.jpg

蚱蜢2.jpg

蚱蜢7.jpg

蚱蜢8.jpg

 蟋蟀群7.jpg

蟋蟀群1.jpg

蟋蟀群2.jpg

蟋蟀群5.jpg

公母蟋蟀1.jpg

  蟋蟀是生性孤僻、一穴一蟲的習性,但不知何原因下使其突然大量群聚出現。白天可能散居各地石礫間,但一到夜晚在有路燈之馬路上,受燈光吸引而燈罩全被吸附遮蔽,地上佈滿成群聚集的黑色蟋蟀,其數量之多只能以黑壓壓一片和恐怖來形容。

蟋蟀群3.jpg

蟋蟀群4.jpg

蟋蟀群6.jpg

  只有公蟋蟀才會發出響亮之鳴叫聲,但在一大群中也難以分出聲音來源。另從其尾部之型態也可辨別出公母,公蟋蟀的尾部只有一條尾巴,而母蟋蟀的尾部除了一條尾巴外,另多出一條輸卵管,用來產卵用。

公母蟋蟀2.jpg

公母蟋蟀4.jpg

公母蟋蟀3.jpg

 公蟋蟀1.jpg

公蟋蟀3.jpg

公蟋蟀2.jpg

母蟋蟀2.jpg

母蟋蟀1.jpg

母蟋蟀3.jpg 

  蟋蟀與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蟲,還是很容易可分辨。蟋蟀顏色大多是黑色或黑褐色、蚱蜢顏色是綠色或黃褐色。蟋蟀頭上觸角又細又長,但很容易斷裂、蚱蜢頭上觸角則明顯較短。蟋蟀尾部除有尾巴外還有2條尾鬚、蚱蜢則沒有。蟋蟀是用翅膀摩擦發出聲音、而蚱蜢則是用後腿摩擦發出聲響。

 長鬚角母蟋蟀.jpg

 蚱蜢6.jpg

公蟋蟀4.jpg

蚱蜢5.jpg

 公母蟋蟀5

蚱蜢3.jpg

  據說查德約每2-3年就會出現一次蟲災,可能是跟該年的雨季長短和雨量大小有關吧!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查德境內每年的1112月份可能是母變色龍的下蛋季節,2011年的12月初極難得在庭院中大約同時看到4隻母變色龍正在挖掘下蛋洞穴或是尋覓下蛋地點。

  其中1隻已經完成下蛋並推土掩埋其洞穴(如部落格內之『查德境內母變色龍的下蛋時節(1)』)、2隻母變色龍則因位在硬土區域,經嚐試挖掘後終放棄而消失不見,另1隻則辛苦挖掘多日後,卻突然不見其蹤影!

  此隻母變色龍辛苦挖掘洞穴之處,離去年母變色龍下蛋之地點只相距約10公分而已,主因這區域為菜園區,故土質較鬆軟適合挖洞下蛋。只見此母變色龍拼命用後肢將洞內泥土往洞外推送,之後消失在洞內約20多分鐘,再出現時,依然重複在向外推土。

  三天過後,發現此母變色龍在樹上休息或覓食(在此同時,另一隻已下蛋之母變色龍則拼命在推土掩埋洞穴),但其體型好似已下過蛋。

  之後,就沒再看到此隻母變色龍,而其洞穴也一直未予掩埋。但過了數天之後,卻在其洞穴不遠處發現1隻死掉的變色龍,到底是此母變色龍遭遇不測、生病,還是下蛋時耗損過多體力且覓食不順,因而在來不及掩埋其洞穴前即死掉。其原因為何,則不得而知?

 

  相關文章請看本部落格:「查德境內母變色龍下蛋的時節(1)」、「表演高空特技的小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可愛新生變色龍」、「褪色而衰老的變色龍」、「挖掘洞穴下蛋的母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公母變色龍」、「非洲查德的變色龍」!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約12月中上旬在庭院中發現正挖掘洞穴欲下蛋之母變色龍,今年則大約在11月底至12月初,很幸運地同時發現數隻母變色龍正在挖掘洞穴或是尋覓合適地點下蛋,故推測在查德境內每年的12月大概是母變色龍的下蛋時節!

  本次發現有2隻母變色龍同時在挖掘洞穴,但其最後結果卻大不相同,先介紹其中一隻欲下蛋之母變色龍。

  當發現這隻母變色龍正在挖掘洞穴時,倒底它已挖掘多久並不清楚,但確認仍屬挖掘階段且未下蛋(因為肚子還圓滾滾的)。只見它極忙碌地拼命用後肢把洞內泥土往外推,推了大約15-20分鐘後,即進入洞穴中繼續挖掘。

  大約2天後,再看到它時,卻是正在樹上休息(可能因為正午,天氣過於炎熱),頭頂則沾滿泥土,是否用頭幫忙頂開泥土或是雙肢挖掘中沾到泥土,則不得而知。但從體型來看,好似已下過蛋,因為肚子已未圓滾滾。

  3天上午即發現它在洞穴中忙碌推土,只露出一截尾巴在洞外,之後即又消失在洞穴中。大約15分鐘過後,再看到它時,卻是露出頭部而不是尾部,可見其所挖掘之洞穴大到可讓其在內轉身,才能頭先進洞,之後在洞內調頭讓頭部得以直出洞口。可能是工作累了,而讓頭部出到洞口呼吸點新鮮空氣並稍事休息。

  大約過了半小時,只見其尾部和後肢不斷地向外推土。但再過約2小時後,只見母變色龍整隻露在洞口外面,此次反倒是用後肢不斷地向洞中推土回堵,後肢推到快沒土時則換前肢繼續往後推,周而復始。約過了3小時後,洞口已被填滿,若不是有紅莧菜當記號,還真找不出母變色龍下蛋之洞穴!

 

  那另一隻母變色龍下蛋的情形呢?待續!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在樹叢中看到一隻小變色龍,轉身拿來相機,卻遍找不著它的蹤影,突然發現它出現在樹叢旁的鋼纜附近,可能它也發現我的存在,以致身軀體色開始略出現深色斑點。

  原本它是在鋼纜旁的矮樹叢,可能因我的出現而讓其受到驚嚇,以致急於想找高的地方逃逸和躲藏,沒想到它竟意外攀爬到鋼纜上,可能因為還太年幼,卻也沒得選擇地就往高的地方攀爬。

  爬呀爬,可能發現矛頭不對,一直未能發現隱密處而反將其暴露在空曠處,對其生命可是會造成危險;也可能是鋼纜鐵熱,越爬身軀越被曬熱、同時腳握發燙的鋼纜,鐵定也是燙到不行。因此爬到半空後,只好來個180度大轉彎,急往地面爬下。

  這趟淘氣小變色龍的高空特技之行,不知是否有曬傷其身軀和燙傷腳趾,因為在此從沒看過變色龍是如此暴露其形影的!

 

 

  相關文章和照片,請看本部落格「非洲查德的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公、母變色龍」、「挖掘洞穴下蛋的母變色龍」、「退色而衰老的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可愛新生變色龍」等!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高興、好高興,期盼中的新生變色龍終於現身了! 

  100年的12月中旬,在非洲查德辦公室的庭院中看到母變色龍挖洞要產蛋(看本部落格之「挖掘洞穴下蛋的母變色龍」),原本以為101年的3-4月即可看到小變色龍的誕生,但當時在母變色龍下蛋處長時間觀望,皆未見該洞穴處有被挖開之跡象,本以為那些蛋可能因環境不佳無法孵化或是被其他動物所破壞或吞食,以致一直未能看到變色龍寶寶的出現。

  直到101年的7月中上旬,終於在偶然的機會下,於黃枝花(玉堂春或黃槴花)之小樹枝上看到一片會動之樹葉,近距離一看原是一隻綠色的小變色龍,終於期盼看到的新生變色龍終於出現了,體長(連尾巴)大約12公分上下(黃枝花大樹葉約10公分),好小又單薄的身軀。今日看到此體型,想必它早就孵化成形,可能早日體型過小再加上綠色的保護色,根本就難以發現。你現發現它,在未驚動它之情況下,等拿相機再回來,可能又須花費一番功夫才能在原處再找著它,可見其保護色確實發揮極大功效。

  原本只在黃枝花之小樹枝上發現1隻新生變色龍,結果某日竟然同時在附近小樹上看到3隻新生變色龍,讓我大為驚喜,原來同梯的蛋可能孵化出至少3隻以上的新生變色龍。

  幼小的新生變色龍雖然還在幼年階段,但已能依環境之現況,隨時改變其身體的體色,以保護其自身不被發現而受到攻擊。

  這些幼小的新生變色龍,在沒有變色龍媽媽的陪伴下,天生就能獨立生存,依然像成年變色龍一樣,在樹葉上或樹枝間尋覓良好位置以捕食蚊蟲,期待他們能適應環境並躲過貓的獵食,快快長大喔!

  相關文章和照片,請看本部落格「非洲查德的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公、母變色龍」、「挖掘洞穴下蛋的母變色龍」、「退色而衰老的變色龍」!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中變色龍是一隻極害羞又討喜、顏色鮮豔且體型圓滾的可愛小動物,但自從看到母變色龍挖洞產卵之後,發現所看到的變色龍明顯消瘦了,到底是產後之故,還是昆蟲來源減少而其無食物可吃!

  之後再看到的變色龍則是令人大吃一驚,原本鮮豔的體色逐漸褪色,變成幾乎毫無光澤的淺色或灰色,且還有脫皮的跡象。

  甚至看到眼球凹陷、行動遲緩、有氣無力地攀掛在樹枝上的老邁變色龍,任你靠近拍照,它也力不從心地難以移動其身軀。

  最後終於也發現到變色龍倒在地上,倒底是餓死、老死還是凍死,就不得而知,只是從看到母變色龍挖洞產卵到此轉變死亡,不過短短約一個月的時間。

 

 

  一月份之後,就從未再發現過變色龍之蹤跡了! 

  相關文章和照片,請看本部落格「非洲查德的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公、母變色龍」、「挖掘洞穴下蛋的母變色龍」!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變色龍因為沒有防禦能力,所以絕大多數時間都棲息隱藏在樹上,當其在低矮的樹枝覓食而被人看到時,即會掉頭往樹幹高處逃遁,可見其防禦的警覺性是極高的。

  要發現變色龍下到地面來,可能的情況就是求偶期的變色龍或是要到地面產卵的母變色龍。

  我們曾在低矮的小樹上多次看到雙雙對對恩愛的變色龍,也發現疑似懷孕的母變色龍,沒想到這次竟然被我們看到即將要下蛋的母變色龍。

  近日在菜園中竟然發現有數個直徑約10公分大小的圓洞,正不知到底是何動物挖掘時,突然看到一隻滿嘴都沾滿土壤的變色龍,待我們躲開後,其就開始拼命地挖掘,先用兩前肢挖掘疏鬆的土壤,續用後肢往後推送,如此週而復始,就能將地洞往前深入;偶而還會回頭,把已挖掘出的土壤再往後推,才不會讓後續的土壤將洞口給堵住,經過一番努力的挖掘,終於整隻變色龍可遁入地洞內。

  隔天再看,變色龍竟然已將洞口給回填堵死啦,相信此作法是防止其它動物或昆蟲入內吞噬卵蛋,而且可保持洞內維持一定的溫度以孵化蛋。

  下完蛋之變色龍隨即又躲回樹上去休息。根據網路資料,變色龍每次下蛋約2-40顆,蛋是埋在土裡或腐爛的草堆、乾材內,其孵化期大概是3-4個月,或許明年此時就可看到孵化出的幼小變色龍也說不定喔。

相關文章和照片,請看本部落格「非洲查德的變色龍」、「非洲查德的公、母變色龍」!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變色龍可相互作伴或群居在一起嗎?

  變色龍是一種獨居且有地域性統治權的爬蟲類,當一隻變色龍獨佔一顆樹,而其它變色龍爬行到此顆樹上時,即侵犯到其領域,原本溫和的變色龍也會變得兇暴且發動攻擊,同時體色也會變得鮮豔來作為警告。

  但最近卻多次發現可2隻變色龍溫順地相處在同一顆樹,且一步一趨地黏在一起,這可引起我很大的興趣,為何他們能和平相處呢?

  難道此時正是交配期,對上眼的公、母變色龍,是否正在培養感情而同意求偶者靠近呢?

既然有可能是求偶中的變色龍,那如何分辨其公、母?經上網一番搜尋,得到較一致的說法是:

一、公變色龍在其後腳跟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肉瘤,稱為踝骨脊;母變色龍後腳跟則沒此三角形肉瘤。

二、公變色龍的頭冠比母變色龍為高。

三、公變色龍的背甲比母變色龍威武些。

四、母變色龍在沒懐孕的情況下,體色以單一綠色為主;而公變色龍的體色則稍豐富些,會有明顯的花紋在體側。

(母變色龍) 

(公變色龍)

(可能懷孕母變色龍)

  另外,經由觀察公和母變色龍的生殖器部位,可發現公變色龍的生殖器部位似乎稍飽滿而外凸,母變色龍此部位稍平坦些。此論點純從觀察而下結論,還待驗證。

  當把公、母變色龍放在拘限空間,在受到驚嚇的影響下,其會互相攻擊;但在大自然中,若遇到不中意的求偶者,變色龍依然會表達拒絕,而不是來者不拒喔!

 

 

恩愛小倆口變色龍日記(一)

(母:我要下去,借我過啦!)

(公:太擠啦!)

(母:借過一下,就那麼小氣!)

(公:別生氣,等我一下!)

(母:不理你了!) 

 

恩愛小倆口變色龍日記(二)

(母:跟你開玩笑,等我一下啦)

(母:別生氣,好嗎!)

(母:唉呦,家暴啦!)

(母:好啦,別再生氣喔!)

(母:快上來,等你喲!) 

 

相關文章和更多照片,請看本部落格「非洲查德的變色龍」!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在本地人好眼力的指點下,突然在樹上發現了跟蜥蜴同一亞目的爬蟲類-變色龍。若沒本地人的告知,要在綠色的樹葉中看到或找到綠色的變色龍,確實不容易。 

  在非洲查德,除了到處可看到的灰色或黃頭蜥蜴之外,就沒看過什麼可愛的爬蟲類,沒想到竟然在自家的院子樹上,發現顏色鮮綠色的可愛變色龍。或許是其綠色的保護色,加上長期棲息在樹上,因此較難發現它的存在!起先只看到一隻,後經過一番樹上的仔細觀望,竟然陸續找到四隻,全是鮮綠色。

  變色龍是很可愛又討喜的爬蟲類,第一個印象是其爬行的速度很緩慢,加上其體色為與樹葉顏色相近的綠色,又常一動不動地久候獵物的到來,因此在樹上要發現它行蹤,確實不容易。也由於其行動遲緩,當入侵者來襲時,最佳的防禦措施就是躲入樹葉中以其顏色相近來化險為夷。

  第二個印象是其眼睛,其眼球為圓滾滾的凸出在左右兩側,可以上下左右地隨意滾動朝各方向觀望,更神奇的是竟然可以左、右眼同時獨立地以不同角度方向轉動注視,不論你在其前方、側方或後方,其眼球總會隨時地捕捉到你。這種左右眼可各自分工注視,在動物界是少見的,除可即時觀望週遭之環境動態,也利於捕食獵物。

  第三個印象是其四肢,粗看本以為其前、後肢各只有2指,其實是均具5指。其左右肢可分為左右相對的兩組,前肢內側有3指是癒合在一起、外側則是2指癒合;而其後肢則剛好相反,是內側2指癒合、外側則3指癒合。因此不論其前、後肢在行進間或是攀爬樹枝時,所看到的都是類似虎口打開的雙趾,可以很容易地抓握住樹枝攀爬或是休息。

  第四個印象是其尾巴,看起來細細長長軟綿綿的,卻能平整地蜷曲如盤,甚至捲至尾部。在行進間,其還能隨時勾捲住樹枝,以支撐身體方便移動。休息或欲捕食獵物時,還能用尾巴幫忙固定著身體,以方便各種方式的攀附樹枝或是支撐其身體前伸以方便獵食。

  變色龍顧名思義是能隨週遭環境變換體色,其能夠變換體色完全是取決於皮膚表層內的三層色素細胞,最深的一層是由載黑素細胞所構成,其細胞帶有黑色素可與上一層細胞相互交融;中間層是由鳥嘌呤細胞構成,主要是調控暗藍色素;最外層細胞則主要是黃色素和紅色素。色素細胞在碰到狀況而致神經刺激下會使色素在各層之間交融變換,使得變色龍得以改變其身體顏色。

  網站上看到變色龍能隨意變換其體色,但本地的變色龍讓其接觸各種顏色,卻無法立即更換其體色。

  在樹上的變色龍是鮮艷的綠色,但當受到驚嚇時,其皮膚深層的黑色素會浮現而使體色顯現出排列成行的黑斑點,同時皮膚也沒那麼鮮綠色。

  當把1隻鮮艷綠色的變色龍放入一紙箱內時,其體色會變為帶有黑斑點的暗綠色,當再放入另一隻變色龍時,其中一隻卻突然變為類似樹枝顏色的黑灰色,這是我們所看到除了綠色之外的第二個顏色,當把裝有此黑灰色變色龍的箱子放到大太陽底下,沒多久此黑灰色變色龍又變身為鮮綠色。

  變色龍是冷血動物,因此本地大約是在中午前後,仔細搜尋可發現其從高聳的樹上漫步下到較低的位置,覓食昆蟲。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0年非洲查德的9月底至10月初,在我們居住的院子裡,突然陸續出現了一批新客人,就是蚱蜢。此批新住戶到來之後,可把我們院子的部份花草植物給搶佔,且破壞的體無完膚。

  蚱蜢外型極討好,是我們台灣人俗稱的「草螟仔」,當我靠近拍攝時,它也很溫馴地擺pose,任你拍攝,毫不怕生。

  蚱蜢是屬不完全變態(漸變態)昆蟲,它的發育包括卵、若蟲和成蟲3個階段,其間沒有蛹期這個階段,而且此3個階段之間是呈逐漸變化的,就是其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都是一樣的(卵產於土中,若蟲和成蟲則在地上生活)。

  通常若蟲和成蟲其外表相似,也會有複眼、展開的腿以及突出於體外的翅膀。若蟲的顏色主要為灰黑色,到半成蟲身體的顏色則可能是褐色或綠色,成蟲則是褐色、黃褐色或綠褐色,大概是其生活環境的保護色所造成。

  蚱蜢腿部發達,用後腿就可以彈跳比身體數十倍遠的距離,因此有時你一靠近碰觸到它時,它則瞬間彈跳消失的無影無蹤。

  蚱蜢口部很大,下巴也發達,主要是以植物葉片為食物,似乎不怎麼挑食,不論是花草或蔬菜,只要是葉片類,它都照品嚐不誤,就連有辛味的九層塔葉片,它依然毫不放過。

  蚱蜢是很討喜的昆蟲,可是當你想到它其實就是蝗蟲時,可就會讓你另眼看待,因為一大群的蝗蟲可就是發狂的蚱蜢啊。當他們繁殖過剩,以致群體密度過高,處在非常擁擠且食物短缺情況下,其外型、行為、體色和生活型態都會隨著改變,將從原本溫馴的蚱蜢突變為躁動不安、貪吃且什麼都吃的可怕蝗蟲。

  我們原本生長良好的蔬菜,在大量若蟲蚱蜢的啃食下,成了破洞連連,甚至只剩葉紋的慘不忍睹葉片。待大量成蟲蚱蜢的出現時,我們可能就沒蔬菜可吃囉!

    此季節到處是成熟的蚱蜢,查德人當然不會放過此美食,一方面撲滅蟲害、一方面也可補充食物來源,油炸一下,可就是一道美味的零食喔!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非洲查德最常見的小動物就是「蜥蜴」,戶外到處都可看到此蜥蜴曬太陽、獵食和奔走。 

 

  查德的蜥蜴依其顏色分為兩種,一種是整隻黑灰色,在頭部有數條成排列狀的白色亮點,而身體至尾巴則有間隔排列的黑條紋,在其身體兩側會偶有黃色斑紋出現。

  另一種則是黃頭、黃尾巴而身體為黑灰色,頭部也隱有亮點但不明顯,尤其在其頸背部處有一段突起的頭冠,而身體也無明顯的間隔黑條紋。

  我想兩者顏色及體型之差異,可能是雄或雌性個體之故,就是個體成熟到某一階段,其性別特徵才會顯現。難怪有本地人說:「黃頭蜥蜴是雄的,而灰色則是雌蜥蜴。」在此確實發現幼小蜥蜴幾乎全是灰色蜥蜴,而成熟蜥蜴才會有顏色之差異。雄性黃頭蜥蜴,除有鮮艷的黃色體色來吸引異性之外,在其頭部到頸部間還出現凸起類似的頭冠,同時黃頭蜥蜴體型也比灰色蜥蜴長一些,可能這就是雄性蜥蜴的特徵吧!

  查德首都每年6-9月是雨季,在雨季之前到處都看到大隻之蜥蜴,而雨季期間蜥蜴則幾乎消失不見,或許因為它是冷血爬蟲類,在此雨季氣溫遽降,躲去避寒;也可能此季節正是他們的繁殖時節,因為此時溫暖潮濕,正是交配繁殖的最佳時機。蜥蜴大多是卵生繁衍,但據說有些種類已進化成可胎生繁衍,因此本地蜥蜴倒底是卵生或胎生繁衍,不確知,但明確知道8月中旬過後幼小蜥蜴開始出現,9月則傾巢而出,到處是年幼的小蜥蜴天下,可能成熟蜥蜴忙著繁衍下一代去了!

  不過從拍到的蜥蜴當中,似乎也照到頭部無亮點、有小頭冠和身體無明顯間隔黑條紋的蜥蜴,是否這可能就是黃頭蜥蜴的幼蟲,還是幼蟲逐漸要顯現其雄性的特徵呢?

  一般年幼蜥蜴的出現,其體長從頭部至尾部大約 十公分 上下,但別看它還幼小,在沒有成年蜥蜴的照顧和教導下,依然獨立、天生地到處為生活而奔走尋找獵物,一副虎視眈眈架式,可頗有大將之風呢!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非洲是地球上野生動物最多的地區,來到非洲,當然是最想親眼一睹非洲五大動物-獅子、花豹、犀牛、野牛和大象。

  但來到查德的首都-恩加美納,儘管此處不是進步繁榮的大都市,卻反而還是缺乏建設的小鄉鎮,但要想看到非洲的五大動物,當然不可能。不過在首都各個只要有樹的地方,卻都可發現一種小動物,就是「蜥蜴」。此種蜥蜴橫行無阻、動作迅速敏捷,隨然到處可見,但人一靠近,隨即一溜煙逃走或爬上樹幹躲入其中。

 

 

 

 

  本處的蜥蜴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體型稍小的黃灰色蜥蜴(與樹幹顏色相近),另一種則是體型稍大,頭部和尾巴為黃色、身體為鐵灰色的蜥蜴。此兩種蜥蜴身體好似有麟甲,尤其在其尾巴處更明顯。其體長大約10 -15公分左右,黃頭蜥蜴依仗其體型較大,當在佔地盤時,還會驅趕黃灰色蜥蜴呢! 

 

   

  蜥蜴是冷血動物,所以喜熱怕冷,因此早、晚不容易看見它,但艷陽高照時它可就出來曬太陽與覓食,常會等在花草旁伺機捕食蒼蠅、蚊子或蜜蜂,可是捕蟲高手喔! 

 

 

你知道蜥蜴是如何捕捉在空中低飛之小飛娥、蒼蠅或蚊子嗎?用舌頭快速捲食?不,它竟然是眼觀四面然後快速移動再伺機跳躍捕食,成功率還蠻高的。蜥蜴在此頗悠哉自在,本以為沒什麼天敵,某天看其忙碌在捕食小飛娥,突然見其健步如飛、一溜煙快閃而過,其後竟然出現貓咪,原來貓咪在此沒什食物可吃,竟然捕食蜥蜴充飢,但其成功率可不高,因為別看蜥蜴笨拙,它可是動作敏捷喔!


 

文章標籤

非洲小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